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必须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有效发挥。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怎么能够充分发展、充分利用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数据要素生产力的潜力,是实现网络强国的关键所在。
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的重要地位作用日益凸显。技术在发展,挑战在增多,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刻,如何做好网信工作,如何进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如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切实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要将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使命任务和重要原则,既着眼当前,又谋深虑远,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网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进实现网络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网信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鲜明地提出了网信工作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并对网信工作提出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
提出了在网络科技工作当中,我们要坚持自信自立,要有自己的技术体系,要培养自己的人才。覆盖的内容非常全面,而且系统总结了这些年来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些重要理念和方法。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在去江东与孙权结盟时说: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如果他没有过人的胆气与才略,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表之子刘琮率众降操。襄阳得失 关乎天下三国政治地理中荆州作为一个战略要地被三方纳入各自的规划之中成为曹、孙、刘三家必争之地因而成为三国政治地理的斗争焦点吴肖 摄三国形成时期,三方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主要围绕着对荆州的争夺而展开,并随着荆州归属的最终解决而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政治地理格局。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至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独自镇守荆州八年。
赤壁之战后,以关羽遥领襄阳太守。经过在襄阳的十年砥砺,出山前的诸葛亮已是一个情商智商俱佳的饱学之士。
襄阳是当时南方政治文化中心,处于南北交通要道,居于此地,可以了解全国各地情况。曹魏牢牢地控制了襄阳,南部荆州为孙吴所有,蜀汉退至永安以西,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此稳定下来。北面有曹魏数万精兵占据襄阳、南阳等郡。可见诸葛亮三分天下的最初设想是中原、江东、荆州的三足鼎立,再以此为基础取益州、争天下。
由于他和当地达官、名儒、智谋之士相互往来切磋,增长了见识,所以虽身在隆中,却仍了解天下大势,从而诞生了千古《隆中对》。一代武圣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利用天时地利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迫使曹操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一旦天下有变,两路出击攻占中原,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关羽以一偏师北伐,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确实令人震惊。
荆州由此一分为三,分属曹、刘、孙三家。镇守荆州 威震华夏果然诸葛亮出山后刘备集团找到了匡扶汉室的路径使建安局势遽变鼎足三分势成方莉表示,刘备集团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策划,先跨有荆益,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关羽就是经营荆州的那个上将,担负着两路出击、擒杀汉贼、匡扶汉室的重任。
诸葛亮在《隆中对》三分天下以成鼎足之势、进而统一天下的设想中,占据荆州是其核心和灵魂,其他规划都要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实现。在襄阳隆中,诸葛亮虽名为隐居,实则经常外出访游。
吴肖 摄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并取得胜利。游客在古隆中风景区三顾堂前观看演出。刘备把关羽封为襄阳太守,就只能是一种遥领,这在当时比较常见,一方面表达曹仁等据守襄阳的不合法性,另一方面也宣示必取襄阳的决心。随着汉末分裂割据局面的形成,刘表入主荆州,荆州在全国的地位立即变得举足轻重。接下来,关羽利用天时地利,水淹七军,取得了降于禁、斩庞德、大破曹军的辉煌胜利,曹操甚至要迁都,以避其锋芒。魏、蜀、吴三方势力在以襄阳为中心的荆州,演出了战荆州、夺荆州、借荆州、讨荆州、失荆州等一系列大戏。
刘备之所以三顾茅庐,就是因为前两次诸葛亮出游在外。也可以说,《隆中对》不仅是诸葛亮个人的见解,也代表荆州有识之士的政治主张。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荆州却是社会稳定、经济富庶、人才辈出一派繁华景象襄阳作为荆州治所成为继洛阳、长安之后的全国文化中心、人才中心以及三分天下的源头襄阳古城。驻守南郡治所江陵的关羽可能认为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尽提刘备集团的荆州之兵,向战略要地襄、樊二城发动进攻,是为襄樊之战。
曹魏据有襄阳,奠定了统一南方的战略基础,曾先后数次将荆州战区最高长官征南将军驻地或荆州都督治所设在那里,形势危急时调集各处兵马前来救援,竭尽全力守卫该地。方莉解释,襄阳在刘表幼子刘琮投降后已成为曹操的势力范围,折冲将军乐进驻襄阳城,征南将军曹仁驻樊城。
如今,襄阳三国文化以诸葛亮文化为龙头,展现在世人面前。杨东 摄一代智圣诸葛亮在襄阳城西的隆中演绎了一出隆中对,千古流芳,万世敬仰。当然,如果关羽夺取襄阳成功,遥领则可立马变为实领。孙权占据江东,经营三世,地势险要而人心归附,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据《三国志》及《晋书》所载,在40余年中,吴、蜀对襄阳策划、发动的攻势共有8次。叶植表示,诸葛亮的博学与才干主要来自其躬耕隆中十年的勤思苦读与广交士林。
方莉介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襄阳,孙权据有荆州江北,刘备攻取荆州江南诸郡,又从孙权手中借得南郡。关羽所部主要是水军,这支军队以刘备驻守樊城期间,由关羽负责训练的水军为主。
东面江夏郡、南面长沙郡等地有孙吴数万雄兵虎视眈眈。《隆中对》关于三分天下的策划令人称奇,是三国文化风靡海内外千余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出游,除了结交朋友,也是一种获得信息的渠道。诸葛亮指出自董卓之乱后,豪杰并起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有优势,不可与争锋。叶植表示,襄阳的得失,是影响三国政治局势发展的一个关键。此事后来被西晋史学家陈寿记录下来,成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一段内容,即著名的《隆中对》。
从这个角度来看,谁拥有了襄阳,谁就拥有了占据荆州和争夺天下的战略优势。在本期内容中湖北文理学院教授叶植我市文史学者方莉将带领我们了解这段历史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已平定河北,即将挥师南下,此时,无论刘备还是孙权,均惶恐不安。
战争前期,关羽围襄阳、困樊城,逼得驻守襄阳的曹魏第一名将曹仁紧急求援。吴肖 摄这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也正是诸葛亮劝说孙权接受孙刘联盟,共同抗曹的主要资本。
刘备闻讯,急忙率部从樊城向南撤退,曹操亲率五千精兵强将在当阳长坂坡一带一举击溃刘备军,刘备只得带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仓皇向东南败退,与关羽会合。杨东 摄关羽虽然一度取得了围樊城、水淹七军的暂时胜利,但最后被魏、吴联合暗算,荆州丢失。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厚颜无耻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